跟印度人做生意,你得好好学学这些规矩

印度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,许多人抱怨印度人抠门、没礼貌、不诚心,这可不准啊,污蔑!作为在国际商海里摸爬滚打的印度商人,咱得把自家商务文化里的门道跟您掰扯清楚。

1.我们就喜欢窥探隐私

西方人总说印度人谈生意前爱拉家常,过多追问个人隐私问题。可您琢磨过没:签合同的是公司,可拍板的是人啊!在印度,跟合作伙伴聊家庭、聊生活,不是瞎耽误工夫,是在给合作打地基。

咱问您私事,是把您当自家人;邀您参加婚礼,是拿您当长期伙伴。您想啊,连我孩子叫啥、我爸妈身体咋样都不知道,咋能放心把几万卢比的生意交给您?这跟西方人喝咖啡聊天气不一样,咱这是用“人情味”给商业信任上保险,最后签的合同才放心。

2. 开会时间灵活?那是给合作留足呼吸空间

提前一个月约会议、当天还得再确认?这可不是咱墨迹,是把“尊重”刻进了细节里。印度这么大,不同邦的风俗都不一样,提前约是怕耽误您行程,当天确认是怕路上堵车(咱这儿交通情况您懂的),本质上是不想让您白跑一趟。

3. 名片礼仪繁琐?屁咧,这叫专业

不同于西方人递名片的随手一给,咱印度人用双手递接名片,是告诉您“这张名片代表我的公司,也代表我的信誉”。

收到名片得仔细看,咱收到您的名片也会读一遍。您看,我连您的名片都这么重视,还能不重视跟您的生意?

4. 开会沉默、频繁打断?多冷的隆冬,这叫走心

西方人开会按议程来,咱印度人讲究“事儿是人谈出来的”。开头唠家常,是给大家热热身,让最基层的员工也能放松下来;中间有人接电话,可能是家里急事或重要客户,咱不觉得这是不尊重,而是“生活和生意本就该融合”;沉默在咱这儿可不是冷场,是“我在认真琢磨您的话。

西方人开会多死板,咱开会跟揉面团似的——慢慢揉才能揉出筋道,急着开火可做不出好面包。

5. 谈判磨叽?这叫把合作缝成千层底

西方人总嫌咱谈判回合多,可您见过谁家盖楼不打地基直接起高楼的?虽然我们第一个回合敲定了细节并握手签字,但对我们来说,这仅仅代表“您的想法我听进去了”;后面来回砍价,是在帮您把方案里的漏洞堵上。咱印度人谈生意,不是一锤子买卖,是要缝一双“千层底”———每一层都是信任,每一针都是细节。

觉得我们谈判态度硬没礼貌?那是怕您觉得咱好糊弄。咱压价狠,是想跟您一起把成本算明白;来回拉锯,是确保双方都不吃亏。

在印度,生意是数千年的智慧沉淀,是世代相传的家族经商秘诀,下次您要觉得和印度人做生意不爽,试试放下对错判断,多用包容心和理解心思考,说不定这些让您觉得不爽的印度规矩,藏着能让合作长久的真章呢!懂么你?